刘晶晶:乘风破浪,蜕变转型,不改为民本色 (2021-04-07)

微信图片_20210412164716.jpg

  刘晶晶,现任杨浦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区房地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这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的“80后”姑娘在短短十年间一步步从对人民调解一知半解的调解助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从业务能手兼顾成为协会会长,为杨浦的人民调解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2017年至今,刘晶晶累计承接矛盾纠纷1731件,成功化解1675件,成功率达96.76%。

  事无巨细,做好调解“贤内助”

  2012年,刘晶晶经过公开招聘成为了杨浦区人民调解协会的一名调解助理。她到岗后的第一项工作是数据统计和文书档案。虽然难度不高,但是她并没有懈怠,反而仔细地核对每一个数字、每一条信息,确保每一份文书报表准确无误。为了展示杨浦人民调解风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成效,2017年,她主持编辑了《杨浦人民调解》杂志,精选了杨浦人民调解的特色工作、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为了让杂志能更直观、更全面地展示杨浦人民调解的成就和风采,她翻阅了协会历年来的所有文字图片素材,筛选出突显协会亮点的文字素材,甄选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编排过程中,她不放过每个细节,稿件内容、排版等一共修改了16次,历时3个月最终定稿。正是有了多年“杂活”的积累,让她对人民调解埋下了情愫,坚定了今后从事调解工作的决心。

  蜕变转型,胜任资深“老娘舅”

  2015年起,她调岗至区房地物业纠纷调委会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第一次独立开展调解,她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一方面认真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专业支撑。另一方面她向其他调解员虚心求教,多听多看多问,汲取调解技巧。她边学边做边总结,提炼自己的调解方法。调解伊始,劝说当事人不问是非,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放弃对立情绪。确定方案,则引导当事人明辨是非,以法律规定为依据,选择合理诉求。

  2019年3月起,她兼任区非诉讼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负责家事类纠纷调解工作。同年被聘任为区房地物业调委会主任,兼任区非诉调委会负责人。她的调解范围再次拓展,面对共有物分割等疑难案件,她既注重法律的适用,也尽力修复亲情。例如她调解的一起动迁款分割纠纷,原告是一对姐妹,被告则是她们的弟弟一家,双方本是骨肉亲人,却为了几百万的动迁款反目成仇。姐姐们认为弟弟倚仗签约人身份,霸占动迁款。弟弟则认为自己他处无房,需要用动迁款买房安身,自己已经同意看在亲情份上,给姐姐们每人30万,对方却不满足。刘晶晶首先释明法律,向被告解释,因为被动迁房屋系原被告父母的私房,原告是基于继承父母遗产份额来主张权利,并非无理取闹。但是在具体金额的协商中,她则两头做工作,既要维护原告的合法权利,也要考虑被告的实际需求。最终劝说原告在应得份额上做出少许让步,足够让被告顺利买房,从而促使这起纠纷圆满解决。

 乘风破浪,当得协会“大总管”

  随着工作经验不断积累,刘晶晶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一致认可。2016年调解协会换届改选,她当选为协会秘书长。身份的转变带给她压力,更带给她动力。她积极地改变思维模式,从执行具体事项转向协会运作管理,从做好自己分内事转向协调全局工作。杨浦人民调解协会于2015年起探索自我运作,自我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协会遇到了不少新问题、新要求。由此,她会同秘书处的同志仔细研究,对症解决,就人员管理、绩效考核、财务监督、事务决策等工作,拟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报请理事会审议,以健全的规章制服为协会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和活力。2017年,协会在区司法局的指导支持下,建立了“杨浦人民调解工作平台”,将案件质量评估融入大数据管理。之后又组织了全体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解员进行平台操作专项培训,并制定了操作手册及管理规范,保证了调解工作平台于2018年1月正式上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