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一处的“十八般武艺”|法治守沪者 (2021-12-27) 来源: 上海市司法局

1.26-2.1.jpg


  


“为了拍好这条短视频,我们全处可是都豁出去了……”市司法局立法一处处长张延新看到这条略显“另类”的短视频成品苦笑道。

说到政府立法,老百姓可能都会觉得有点陌生,不清楚各种法规规章究竟是怎么起草完成的,会不会就是几个立法工作者闭门造车,拍拍脑袋就想出来了?

“作为立法人员,我们平时都很严谨甚至会有点无趣”,张延新笑道,“这次宣传部门提议用‘另类’短视频的方式向老百姓解释枯燥的立法起草过程,虽然和我们日常的行事风格不太相符,但与我们‘立法为民’的宗旨还是比较契合的,所以也就拼了。”

从前两年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而“火出圈”的《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到近两年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上海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上海市慈善条例》《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这些社会治理和民生领域的立法,都属于立法一处的职责范围。

虽然大家不一定清楚了解这些法规规章的详细内容,但它们却是无处不在地影响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1.26-2.2.jpg

为疫情防控提供“硬核”保障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也让公共卫生再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小区封闭式管理下如何确保个人权益、因疫情引发的矛盾纠纷如何预防化解、居家办公期间的薪资该如何计算……疫情中的种种现实问题,影响着人们对各个政府部门乃至整个城市的直观感受。

在上海这座生活着两千多万居民的超大城市,想要处理好这些问题,让人们认可接受并自觉遵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法治”。

“上海在出台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相关的法制审核、法规制定等法治保障工作也在同步跟进”,张延新感慨,“这是上海疫情防控的硬核优势,更是上海致力打造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的底气”。

在这场与病毒的“赛跑”中,上海始终坚持法治保障与疫情防控“双轮”并进。

1月27日,法治保障工作组作为市司法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的10个工作组之一正式成立,立法一处成员全部加入,对疫情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专报,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2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这部立法一处参与起草的疫情防控地方立法成为全国首创,此时距离上海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仅仅过去14天。

当年5月,《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新增为年度立法正式项目。立法一处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组建立法工作专班,紧锣密鼓推进政府议案起草工作,仅用时五个月就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全面、坚实的法治保障。

从此,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接受体温测量、配合流行病学调查等防疫措施,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成为一种法定义务。

“把‘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样的大白话写进立法,确实比较少见,”张延新说,“但我们认为,一部立法‘管用’比‘好看’更重要。”

描绘人民城市最美丽的模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人民城市,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

民生,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文明程度。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社会结构与群众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张延新介绍,“作为政府立法工作者,必须把握民生领域的发展变化,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制度设计的核心。”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思路,立法一处始终致力于做好民生领域的制度供给,努力为上海的老百姓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优质公共资源。

《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相继出台,使得上海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创新经验和有效做法得以固化,为之后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如今,以居民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养老、文化、科普、法律等公共服务进一步融合发展,居民们可以享受到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社区食堂、家庭适老化改造、公益演出、睦邻活动等等更加便捷、丰富的公共服务。

其实,每个立法者心中都住着一座“桃花源”,四周鸟语花香、人们安居乐业。“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用立法之笔描绘出上海人民城市最美丽的模样。” 

为超大城市的安全运行设定轨道

“有安全感”是很多外地人包括境外人士对上海的第一印象,这也成为喜欢上海的N个理由中相当重要的一条。

上海的安全运行,得益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作为政府立法工作者,就是为“绣花”绘制图样,为城市安全运行设定轨道。

《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将原来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的范围扩大到了外环线以内,守安全、护环境,倡导移风易俗。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将禁烟区域扩展至全部室内公共场所,取消了机场、火车站等区域的公共吸烟室,实现“室内百分百无烟”,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不仅为本市食品安全设置了最严准入标准、最严监管与最严处罚,还创新性地以“备案制”破解了弄堂网红美食的证照与监管难题。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坚持疏堵结合,加强规范引导,努力让机动车保有量超470万辆的超大城市道路通畅、安全有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在为大家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却也因为乱闯红灯、乱穿马路、逆向行驶等行为,带来不少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对非机动车的生产、销售、登记、通行、综合治理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并着重对快递以及外卖等网约配送行业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安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新兴业态作出专门规范,并特别明确互联网平台的安全责任。

“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目的是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有序,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的行为习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张延新说,“有一次我陪外地来的朋友逛街,他看到机动车在斑马线处都会礼让行人,不住称赞‘上海人素质真高’。作为立法参与者,还是有点成就感的。”

1.26-2.3.jpg

对于政府立法工作者来说,所谓的“十八般武艺”都是各种“术”的运用,而他们心中的“道”只有一个,那就是“立法为民、良法善治”的价值追求。为此,他们将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