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11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6-30 | 发布机构:上海市司法局

索取号 002420455M/202500173
文件编号 沪司复函〔2025〕28号
产生日期 2025-06-30

                  办理结果:留作参考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全文

 

 

上 海 市 司 法

 

沪司复函〔2025〕28号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1113号提案的答复

 

张金全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健全完善上海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述

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认真研究提案内容,并充分听取市教委、市高级法院等单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答复意见。

二、答复意见

你们在提案中提及设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金、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涉外法治人才交流平台等建议,对健全完善我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对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加快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任务,对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尤其迫切。

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市委依法治市办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协调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市教委、市司法局、市高级法院等单位结合实际积极落实市委要求,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将涉外法治人才工作纳入《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方案》《新时代上海法治人才培养规划(2021-2025年)》进行部署,持续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市委依法治市委年度工作要点作为专项任务统筹推进,加强海事、商事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储备。二是成立上海国际商事法庭,集中管辖涉外商事案件,优化国际商事一站式解纷平台,涉外商事仲裁、调解、公证等20余家专业机构入驻平台,构筑更加专业高效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体系。三是制定实施司法行政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设立“鼎新法治人才”和“东方法治人才”品牌,大力培养涉外律师、国际仲裁、商事调解、法律科技等重点领域高层次法治人才。四是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国际化布局,制定加快推动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促进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系统谋划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五是依托我市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构建部门高校共建、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据统计,目前基地各高校共聘请245名实务部门导师、136名实务教师(5年以上实务经验)和30名全职外籍教师推动构建长三角海事司法合作机制,开通“长三角海事诉讼服务一体化平台”,并在外国法查明机制一体化、海事专业委托评估、鉴定机构一体化以及长三角海事法院执行协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步,针对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拟在以下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继续发挥市委依法治市办统筹协调职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全面完成《新时代上海法治人才培养规划(2021-2025年)》目标任务,通过专题调研、法治督察、年度考核等方式加大推进力度,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二是持续优化涉外审判人才专业化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我市涉外审判人才库,开展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涉外审判专项法官遴选及青年法官轮岗,不断优化三级法院涉外审判人才培养和管理新模式,加快打造一支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审判人才队伍。三是继续实施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依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优质资源,开办上海律所“走出去”战略思维项目,持续推动“上海—新加坡律师交流项目”以及市律协“领航计划”涉外律师人才培训项目。四是深入实施鼎新法治人才计划,聚焦国际仲裁、涉外律师、国际商事调解等涉外领域,持续组织有发展潜力的涉外法治人才前往境外法律服务机构、国际组织学习培训。成立鼎新法治人才讲师团,组织开展东方法治人才评选,完善分级分类的涉外法律人才库。五是继续加强涉外法治人才源头培养,推进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优化部门高校共建、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推动上海海事大学突出航运法治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中外海商法理论研究中心、国际贸易与航运咨询服务中心和数据信息中心等建设,打造全覆盖、多维立体的涉外航运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六是持续推进长三角海事司法合作,深化落实长三角海事执行联盟战略协作备忘录、长三角海事诉讼服务一体化协作机制等文件内容,推进实质化运作,加强立案管辖、审理进程、执行联动等方面的协同联动。七是加强法律科技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区设立法律科技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市律师协会与上海联通共建“法律科技产品孵化实验室”,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律科技分论坛,鼓励律师事务所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市律师协会推出法律科技培训课程。

最后,感谢你们对涉外法治人才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你们再次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上海市司法局

202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