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政府法治专项课题申报通知 (2025-01-26)

 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政府法治专项课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团队。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目录

  1.上海“十五五”期间法治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及措施研究

  2.上海“十五五”期间涉外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及措施研究

  3.上海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研究

  4.上海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法治保障研究

  5.上海涉企行政检查质效评估研究

  6.上海行政审批改革后完善监管对策研究

  7.上海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研究

  8.上海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制度研究

  9.上海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和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10.上海企业“走出去”法律服务保障典型案例研究

  二、申报对象

  本次申报面向上海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单位或个人(个人申报须有课题依托管理单位)。

  申请人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并具有与所申报课题相关的研究基础。

  申请人应是所在单位的全职在岗人员。

  在申报截止日之前,已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在研的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的人员,不得申请。

  三、申报方式及程序

  1.申报方式: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提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登录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fzzx.sh.gov.cn)——“课题申报”栏目——“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管理平台”进行申报。

  2.申报步骤:(1)申请人所在单位进行注册(单位注册需使用“法人一证通”进行校验),已注册用户不用重复注册;(2)申请人注册并完成实名认证(已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3)申请人填写提交申报材料;(4)申请人所在单位完成网上审核。

  3.课题指南获取:登录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和上海市司法局网站查阅《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政府法治专项课题指南》。

  4.申报数量限制:同一申请人限申报1项。

  5.在线填写要求:申请人应仔细阅读课题指南和填表说明;申报材料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关键,其中《课题论证活页》部分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及成员的姓名和单位,字数限3000字,图表不超过规定尺寸。

  6.网上申报受理日期:2025年1月27日至2月17日(星期一) (截止于当天17时,含申请人所在单位完成网上审核)。

  四、评审程序

  1.申报受理后,由受理单位组织进行两轮评审。

  2.评审结果将于2025年3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和上海市司法局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五、研究进度要求

  1.课题组按要求须填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并提交详细研究提纲和具体实施计划。

  2.研究期限为2025年3月至9月。

  2025年7月初,课题组提交中期研究成果,招标单位组织进行中期检查,2025年9月,课题组提交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含摘要)、专报,由招标单位组织专家开展结项评审验收。

  六、经费资助

  资助经费由上海市司法局承担,每项课题资助人民币8万元。

 七、联系方式

  受理部门:上海市行政法治研究所

  联系地址:上海市普安路189号曙光大厦19楼(上海市行政法治研究所)(邮编:200021)

  联 系 人:赵如松   仲霞  王静怡

  联系电话:(021)63840988-1931  -1913  -1915

  电子信箱:fzyjs@shanghai.gov.cn

  特此通知。

 

  附件: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政府法治专项课题指南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市司法局

2025年1月26日

 

 

附件

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政府法治专项课题指南

 

  1.上海“十五五”期间法治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及措施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十五五”期间,上海将继续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本课题旨在研究“十五五”期间上海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及措施,为上海编制“十五五”期间法治社会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课题属于实务性研究课题,要求至少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系统梳理分析“十四五”期间上海法治社会建设的现状、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二是研究“十五五”期间上海法治社会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形势和新要求;三是明确“十五五”期间上海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思路、重点任务;四是针对重点任务,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与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法治社会建设主要措施;五是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上海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创新路径。

 2.上海“十五五”期间涉外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及措施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涉外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涉外法治的复杂性、重要性愈发突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对于上海推进“五个中心”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增强上海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属于实务性研究课题,要求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全面系统梳理分析上海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的现状、经验做法和问题短板;二是研究分析“十五五”期间上海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及重点任务;三是从制度型开放的法治保障、加强涉外执法能力建设、推进高水平涉外司法进程、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等方面,分析上海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四是提出“十五五”时期加强上海涉外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与措施。

 3.上海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提升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效能,国家已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重要法律。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大型城市,上海既要实施好上位法律规定,又需结合本市实际实现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网络主体合法权利、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相统一,面临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

  本课题为实务性研究课题,要求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研究提出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实施方面,各行政主体之间的管辖边界,以及相关管辖原则需要考量的因素和具体的管辖规则建议;二是面对互联网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法律、法规供给出现的滞后性,研究提出完善相关制度规则的建议,推动解决“算法黑箱”“大数据杀熟”“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等现实问题;三是网络违法犯罪的案件证据一般具有高度数字化的特征,收集和固定证据的过程与一般案件的调查存在较大区别,研究提出提升对网络空间执法、司法能力的针对性建议举措。

  4.上海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法治保障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公共数据是数据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加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存在权属界定不清、开发利用边界模糊、安全监管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通过开展相应研究,有效应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的法治挑战,确保本市公共数据规范、高效地流通和使用。

  本课题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题,要求梳理国内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立足上海实际,分析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需求、存在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上海构建符合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规律和国家数据安全监管要求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提供智力支持。

  5.上海涉企行政检查质效评估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涉企行政检查工作面广量大,直接关系经营主体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了最大限度依法保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必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估机制,进一步规范上海涉企行政检查。

  本课题为实务性研究课题,要求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评估上海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制度及举措的质效,特别是在避免随意检查、重复检查、检查扰企等方面的效果。同时,将质效评估结果转化为具体改进措施和行动方案,推动上海涉企行政检查制度完善。

 6.上海行政审批改革后完善监管对策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近年来,国家和上海在政务服务领域推出了许多优化改革举措,往往采取“先点上突破,后逐步拓展”“对关键环节先出台改革文件,其他环节逐步配套”等做法。个别改革领域或者改革事项会出现“多个紧密关联的事项中,个别事项已改革,其他事项未配套调整,衔接有断层”“法律规定未变,但许可事项已取消,原事后监管如何配套改变”等具体监管问题。

  本课题属于实务性研究课题,要求调研梳理上海实践中行政审批改革后相关行政部门后续监管衔接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重点难点问题,分类剖析原因,提出完善监管的具体对策建议,为巩固行政审批改革成果、促进改革与法治相统一提供决策咨询参考。

  7.上海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行政执法环境的不断变化,上海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本课题为实务性研究课题,要求通过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上海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并从责任认定标准、追究范围、分担机制、追究程序以及行政执法与纪检监察衔接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8.上海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制度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

  本课题属于实务性研究课题,要求立足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梳理涉企收费的主体、种类、规模等,深入分析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研究提出上海健全完善涉企收费长效监管的路径和方式,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稳定企业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9.上海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和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贸易救济制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必要就上海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和贸易救济制度的路径开展研究。

  本课题属于实务性研究课题,至少要求聚焦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系统梳理分析上海在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贸易救济制度方面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与原因;二是研究提出在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经贸协定框架下,积极参与各项贸易谈判、有效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加强贸易政策审查、拓展贸易便利化合作、维护多边贸易规则的整体思路、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三是对上海开展的一些新制度新措施探索进行分析,找出短板和不足;四是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健全上海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和贸易救济制度。

 10.上海企业“走出去”法律服务保障典型案例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护航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保障。积极发挥上海城市功能优势,以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为牵引,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以高质量涉外法律服务助力“出海”企业行稳致远。

  本课题属于实务性研究课题,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探索上海如何更好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保障。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以“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和商事调解机构”等为核心,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制度供给;二是研究提出做强律师事务所品牌,大力培育一流律所,全力支持法律服务机构“走出去”的制度措施;三是研究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完善境外布局、加强对外交流、持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级的具体措施;四是持续强化海外经营合规等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引育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