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的魏刚|法治守沪者 (2021-10-18) 来源:上海市司法局
“繁星相连,成就银河,小梦相接,成就大梦。火箭的梦想是翱翔浩瀚的宇宙,我作为人民调解员,梦想是促进人们和睦相处,为社会平安做贡献……”
2019年,上海航天研制的长征四号乙火箭升空,老魏的这段声音跟着火箭一起飞向太空。
在他看来,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向着梦想投入努力和热忱,坚持去做。
停不下来的老魏
魏刚是宝山区淞南镇淞南五村第一居委会的一名专职调解员,虽然今年已77岁了,可老魏却根本“停不下来”。
药不能停。2016年他被查出癌症晚期,医生说他的生命只剩2-3年。诊断结果出来当天,他只和医生略微聊了一会,就坦然地收起诊断书,继续赶回工作室参与调解了。几天后和他老伴一起去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赠书,此后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
工作不能停。他从来不分“8小时”内外,只要有情况立即去处理,即使在老伴也因病三次住院开刀的时候,他都没有停下手上的工作。抗疫期间,党总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没有给他安排具体工作。但他却一天也没闲着,主动承担起电话核查居民外出情况、主动担任封闭管理的“巡逻哨”、主动做好少数违反“防疫”规定的居民说服教育工作,还积极发动组织党员缴纳特殊党费。
调解不能停。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以来,他一直坚持在调解工作第一线。他在全小区188个楼道口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还印制发放了调解“联系卡,注明联系地址和电话,便于居民随时联系。去年8月底,他做了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不等完全恢复就又回到调解岗位。10多年来,经过他调解结案的社区矛盾达到800多件,年均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
调解专家老魏
淞南五村居委会二楼,有间“魏刚人民调解工作室”。自2014年启用至今,每个工作日,老魏都会按时来“上班”,不拿一分钱工资,但他却乐得其中。
他深知,一个普通的案例也许在旁人眼中司空见惯或微不足道,但对当事者而言,却是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大事,很多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如果妥善处理了,就能大事化小,倘若处置不当,就可能激化矛盾。
老魏办公室挂着两面锦旗,其中一面写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送锦旗的是淞南五村294号的业主老张,这背后是一桩复杂的调解案例。
十多年前,老张因为投资失败患上精神分裂症,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入院后,他的五个兄弟分头负责起房屋出租、租金管理、工资卡等,监护人则由二哥担任。
经过几年的治疗,二哥为老张办理了出院并接回家中。可其余四兄弟却来找老魏投诉,理由是老张还没有痊愈,二哥想独吞他的财产;老二却拿出出院小结、残疾证、房产证复印件等资料,认为五弟病情已好转,其他四兄弟不让他出院是居心不良。双方争执不下,老魏决定亲自见见老张。
见到老魏,老张开口就带着哭腔:“魏老师,我的病早都好了,他们为什么不让我出院?为什么我自己有家却不能回?”看老张思路清晰、举止得体,老魏嘱咐老二带他去做司法鉴定,自己去和其他四兄弟沟通。
四家人不住在一个小区,老魏一家一家上门去找。负责保管租金的老三把老张银行卡上的9万多元租金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上,负责出租房屋的老六还伪造了协议书,扬言要打官司……这些都被老魏一一识破。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老张终于住回了自己的家。后来老魏又帮他找律师,打官司,要回了多年的房屋租金。
“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保有对弱者的同情心,对当事人的责任感,才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解决问题。”老魏每次调解后都会总结经验,一本本厚厚笔记是他工作注脚。
共产党员老魏
1975年入党的老魏,对于共产党员的身份非常看重。他带领的调解团队现在有十余名志愿者,全都是党员。只要去工作,大家都会佩戴党徽。
在老魏看来,调解中“敢于亮身份,敢于亮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亮明党员身份,就代表了一份担当,也代表着一种责任。
有一次,老魏遇到了一个群体性纠纷。一个小区十几二十个人为了争车位吵了起来,他赶到现场的时候场面非常混乱。
见到这个情景,老魏不假思索地大喊了一声“大家不要吵了”。居民们先是被吓了一跳,看到是老魏又七嘴八舌起来“你是谁?”“居委干部还是物业公司?”
老魏大声回答道“我是共产党员!”没想到就是这一句简单的回答让大家安静下来,老魏顺势开展工作,最终平息了纷争。
后来小区居民看到老魏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竖起大拇指说“你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魏刚说:宁可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忙死、累死,也决不被绝症吓死,在家里等死。我想再多活5年、10年甚至更久,再多做一些意义的事情。
魏刚,宝山区淞南镇人民调解员,77岁,中共党员,曾先后获得上海市“平安英雄”、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