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4.2亿股权纠纷尘埃落定, “商事调解”成企业间纠纷解决首选路径! (2024-11-05)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商事主体在金融消费、保险投资、房地产、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商事纠纷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专业、高效、便捷、灵活的纠纷解决渠道。商事调解作为一种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能够有效维护商业合作关系,实现争议双方的互利共赢。近期,徐汇区一家商事调解组织成功调解了一起标的额高达4.2亿元的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充分展现商事调解的优势和竞争力。

1.jpg

【案件概述】

原告某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与(一被告)某住宅集团有限公司及(二被告)某置业有限公司,因股权转让问题产生纠纷。原告在完成股权投资后,(一被告)某住宅集团有限公司未按约定时间履行回购股权的义务,(二被告)某置业有限公司也未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原告某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将案件诉至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要求支付股权转让价款、违约金等损失共计4.2亿余元。 

 

【纠纷流转机制】

依据徐汇区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该起纠纷在诉前流转至徐汇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线上平台,平台工作人员了解案情后进行初步研判,在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后,根据纠纷类型、难易程度,将该案件分派至荣获全市“优秀商事调解组织”称号的——上海徐汇区智调非诉讼纠纷调解中心进行调解。由于案件标的大、涉及证据材料复杂,智调非诉讼纠纷调解中心依托上海徐汇无界国际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商事调解专家力量,组成专业调解团队着手化解。

2.jpg

【调解经过】

调解初期——调解团队分工明确,首先全面梳理了原告提交的庞大证据材料,对案件的基本情况、事实走向有了初步而全面的了解。鉴于双方均展现出和解的意向,调解员采取了分别沟通的策略,深入了解了双方的具体需求。原告方期望能尽快达成和解,明确还款周期,并希望法院出具调解书以便尽早回收股权转让款。而被告方则希望原告能给予时间,以便协商自身的资金周转和具体的还款细节。在调解团队积极沟通与协调下,双方进行了近十次的沟通,以期达成和解方案。

调解深入——面对如此巨大的标的额,调解员不仅需要对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细致的审核,对股权转让金中的每一个明细进行确认,还需要对双方签订的协议中的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加速到期条款、担保责任等关键条款进行深入的协商。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所在地不同,调解员充分利用线上调解平台,组织了多次线上沟通,有效缩短了调解周期。

实质推进——几次调解过程中,双方就加速到期条款和担保内容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调解团队及时联系“甘棠树下”营商司法服务工作站,在法官的专业指导和把关下,为取得良好调解成效提供充分保障。调解团队考虑到被告方的还款能力和资金周转周期,同时也关注到原告因延期收缴而可能遭受的实际损失,在避免高对抗性的前提下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折衷的方案,使得调解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案结事了——原告公司与两被告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由一报告分三笔进行支付至原告账户,二被告提供名下不动产对被告一债务进行担保。在法院司法确认后,该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

3.jpg

【商事调解优势凸显】

商事调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了当事人解决争议的理想选择。本起商事纠纷的成功调解,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愿,还有效维护了各方的利益,体现了商事调解的显著优势。程序简单高效,与诉讼流程相比,调解程序更为简洁、费用更低、周期更短、对抗性较小,能够更快速地解决商事纠纷。维护商业形象。通过调解达成的协议不会对外公开,从而避免了当事人的商业形象和市场信誉受到负面影响。修复合作关系。通过调解,双方能够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和解,能够有效维护交易各方友好关系,从而避免商业纠纷对后续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4.jpg

【结尾】

该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商事主体间“变对抗与合作,化干戈为玉帛”的生动体现,也是徐汇区司法局积极推广商事调解的实践成果。为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感知度,打造有力度、有温度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徐汇区司法局牵头区域相关单位,以商事调解组织培育为切入点,以专业解纷为关键点,以市场化解纷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商事调解的供给水平。全区目前共有商事调解组织15家,数量为全市各区之最。其中,专职调解员68人、兼职调解员181人,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高达75%,分别在贸易、投资、金融、运输、房地产、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工程建设等商事领域深耕纠纷化解2024年共调解成功商事纠纷超过4000,涉案金额约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