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头版:法治观察员看得见大厦进得了小巷 上海闵行区聚焦“三大维度”推进法治观察工作提档升级 (2024-12-03) 来源:法治日报

微信图片_20241230143546.png

  “在公司章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使用电子化表决,有无法律效力?”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上海市闵行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观摩了一场法治观察直播活动。法治观察员张志刚说:“利用直播开展法治观察,可以突破物理空间,直击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治理问题,并使之成为法治观察建议的源头活水,更好服务于基层治理。”

  据悉,2021年4月,闵行区在上海率先试点探索基层法治观察工作,并成功构建“点”“员”结合的法治观察网络和法治观察建议落地见效的工作闭环。此后,上海下发《关于全面推行基层法治观察点和基层法治观察员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该项工作。

  法治观察点和法治观察员如何实现更深、更广布局,法治观察建议如何更加精准应用于基层治理?这两个问题是实现基层法治观察工作提档升级的关键。

  3年多来,闵行区聚焦“扩点增员”“视线探底”“治理拓面”“三大维度”,不断提升法治观察的覆盖面和赋能社会治理的工作效能。

扩点增员

  “可以试行‘约请制’法律服务,企业可自主选择律师,获得一对一私密性法律服务。”

  这是“大零号湾”对法治观察员张志刚递交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创新企业法律服务供给机制的法治观察建议》作出的回应。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张志刚是“大零号湾”创始人,他说:“我在对创新企业孵化辅导中发现,企业在创业之初最需要法律服务,但又担心机密和隐私被泄露,如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成为我观察、思考和提出建议的基本素材。”

  据悉,“大零号湾”是推进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一环,这里聚集了600多家高新企业。法治观察“点”“员”的增设和扩容为这里注入全新的法治护航之力。记者看到,园区内多个公共空间悬挂着法治观察点的牌子,法治观察员也从原来的两名增加到4名。

  据了解,3年多来,闵行区通过撤并增减、动态调整,实现法治观察“点”“员”有序扩容。在扩点层面,依托党建引领增设一批党群服务类的法治观察点、通过专行组合打造一批营商环境类法治观察点、创新点站融合构建一批城市治理类法治观察点、借力村居聚合创设一批民主法治类法治观察点。

  在增员层面,依托“平安客厅”,聘请专职调解员、行政执法人员、公证员和村居法律顾问担任法治观察员,确保法治观察“看得到、想得深、讲得出”;找准与普法宣传的结合点,优选“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成为法治观察员,当好基层法治建设“吹哨人”。

  数据显示,全区法治观察点从3年前的8个扩充到如今的52个,法治观察员从原来的20名增加到现在的156名。

  “法治观察切中了人民群众的所期所盼,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展现出蓬勃生命力。‘点’‘员’的大幅扩容从狭义上来讲数量还是有限,但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就可以实现从狭义到广义的无限‘扩容’。”闵行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珺说。

视线探底

  多年前,“上海男子修剪自买香樟树被罚14万元”一案引发热议,“一棵树”的问题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难题。“绿树成荫在高楼居民眼中是‘明媚’,在低楼百姓心中是‘阴霾’。要真正解决难题,法治观察员必须倾听和感知老百姓所思所想,做到视线探底。”七宝镇综合行政执法法治观察员查文彬为此递交了一份《关于规范小区绿化修剪的法治观察建议》。

  这份建议最终引起闵行区委党建办和区委依法治区办的重视,并将之与停车治理、高空坠物等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一起编入《闵行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案促治”案例集》,这种“赋能包”式的法治指引为众多难题给出了治理良方。

  同样,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河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邵宁的一份法治观察建议书,推动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3条市政道路贯穿社区带来的管理难题。“作为法治观察员,必须走到群众中去,紧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法治观察上接天线、下谙民意,为基层治理赋能。”邵宁说。

  诚如其所言,3年多来,闵行区紧紧围绕“美好社区谁来建、怎样建,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命题,推进法治观察深入城市肌理和百姓身边,走出一条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基层善治之路。

  闵行是上海城市化进程提速最快的城区之一,这里社会形态复杂,居民素养参差不齐,利益表达各不相同。为了推动法治观察工作走深走实,该区一方面将这项工作纳入基层民主协商平台,让人民群众从法治“旁观者”变成治理“参与者”;另一方面将法治观察员纳入法治赋能服务团,以服务促观察,以观察强服务。

  “视线探底畅通了法治观察的‘最后一米’,切实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面践行,激发了社会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从而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闵行区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丁妮说。

治理拓面

  一边是证照齐全依法经营,另一边是油烟噪音不胜其烦。前不久,浦锦街道一家烧烤店引发周边群众不满,如何处理着实难倒了街道办事处领导和综合执法队员。

  “这个问题在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我们在处理这个案件过程中,全面了解了问题的成因、矛盾升级的背景和执法的难处,从现有法律法规和‘告知承诺’制中寻找治理之道。”该街道法治观察员、司法所所长章美媛说。

  随后,她递交了一份《关于依法治理餐饮店油烟噪音扰民的法治观察建议》,建议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督导和事后处罚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而这正是闵行区促进法治观察建议落地见效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3年多来,该区从3个层面实现“治理拓面”。其一是“个性需求专项落实”,针对相对单一又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个性化问题,通过整合相关执法力量和社会资源推进专项落实;其二是“点上问题面上解决”,针对那些关乎社会治理的共性难题,则将之纳入为民办实事或多元化治理平台开展社会面治理,以求解决一项治理一片;其三是“末端难题前端预防”,针对事后监管中发现的治理难题,则要求在前端预防中找方子提建议,有效落实“抓前端治未病”源头治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共收集法治观察建议177件,研究落实28件,分别比2022年增加了96%和154%。

  “法治观察聚焦基层治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调整执法操作、寻求治理良方提出有针对性的观察建议。‘三大维度’的提档升级让法治观察员既看得见‘高楼大厦’,又进得了‘背街小巷’,从而全面感知法治建设的温度和力量。”闵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鹏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