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暖民心,宝山区法律服务结硕果 (2024-11-13)
近年来,宝山区法援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通过便民服务、重点帮扶、质量提升和多元联动四个方面的努力,宝山区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实现了法治惠民、法援暖心。
便民服务 触手可及
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为此,区法援中心在全区范围内精心布局,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全面、响应迅速的法律援助网络。区法援中心积极推进“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确保辖区内任何位置到最近的法律援助点的距离不超过15分钟步行路程。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法律援助的可及性,让法律服务真正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宝山区法援中心每年推进“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群体,推出了上门服务。法律工作者不定期走访社区,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面对面咨询和援助。
今年78岁的王大爷一人独居,儿女远在外地和外国,无法尽到赡养义务。王大爷本人的退休工资不足以支付住家保姆的需求,王大爷急需联系到子女,让子女们共同解决赡养问题。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王大爷联系到区法援中心,中心工作人员会同法律援助律师,为王大爷提供上门法律服务。他不仅得到了专业律师的详细解答,还获得了后续的法律援助支持。最终子女协商,顺利解决了问题。王大爷感慨道:“以前遇到法律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指导,真是太方便了。这样的服务,让我们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法治的温暖。”
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便捷地获得法律援助服务是法律援助的工作目标。通过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希望能够织密法治“保护网”,让法律援助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及时雨”。
重点帮扶 精准施策
区法援中心始终坚持“精准帮扶”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措施。
对于农民工群体,宝山区开展了“法援进工地”活动。法律工作者定期深入村居、工地等场所,为农民工提供现场咨询和法律知识普及。同时,设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先处理涉及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问题。今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共为368名农民工讨回工资583万多元,有力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因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申请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李师傅说:“没想到现在讨薪这么方便,法律援助律师不仅免费帮我们打官司,还主动跟进案件进展,帮我们申请法院执行,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也更有信心在城市里工作、生活。”
针对残疾人群体,宝山区推出了“无障碍法律服务”项目。会同区残联,聘请手语老师通过远程视频方式,为听障人士提供专门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这些措施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获得法律援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样需要特别关注。区法援中心开展“敬老月”法律援助专项行动。针对老年人容易遭遇的财产纠纷、赡养问题等,提供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的"三优先"服务。联合区妇联设立咨询窗口,重点解决家庭暴力、抚养纠纷等问题,同时通过法律援助小分队的形式,定期在学校、养老院开展法律咨询,帮助特殊弱势群体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精准帮扶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区法援中心将继续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不断优化帮扶措施,让法律援助真正成为弱势群体的“护身符”。
质量提升 服务升级
区法援中心深知,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其服务质量。为此,全面提升法律援助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效能势在必行。
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法律援助律师库。通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机制,吸纳了一批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律师加入法律援助队伍。这些律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建立了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援助律师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注重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和支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案例交流等活动,帮助法律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特别是针对新型案件和复杂案件,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讨,提供指导意见,确保法律援助质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
重视法律服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提升。通过开展“微笑服务”、“语言文明”等活动,培养法律工作者良好的职业素养,确保每一位寻求帮助的群众都能得到热情、耐心的对待。对于公民申请法律援助,推出“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模式。无论群众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首位接待的工作人员都将负责到底,避免了群众被多次转介的困扰。同时,整合了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实现了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司法鉴定等全窗口服务,做到了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市民张女士因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申请法律援助,案件不仅涉及人身损害健康权,同时又构成工伤。法律援助承办律师帮助张女士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仲裁申请工伤赔偿,维护了张女士的合法权益。张女士非常感谢法援律师的付出,说“律师不仅专业水平高,还特别有耐心。整个过程中会详细解释交通事故和工伤赔偿两种法律关系的请求权竞合,让我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案件的进展。这种服务让我感受到了尊重和关怀。”
提升法律援助质量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区法援中心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贴心的法律援助服务。
多元联动 共建共享
要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必须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法律服务网络。为此,区法援中心积极推动"多元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政法部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和案件移送机制,积极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审判阶段普通程序中没有聘请辩护人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与区检察院建立支持起诉工作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受援人提供民事支持起诉服务,把维护和保障司法人权切实融入到法律援助工作中。
与交警、劳动仲裁、妇联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共同开展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活动。合作单位对发现可能侵害弱势群体的案件移送法律援助中心,由区法援中心提供法律援助和案件跟踪,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支持,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保护,切实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这种合作模式既扩大了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也让服务更加贴近特定群体的需求。
这种多元联动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宝山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5万余人次,举办法律咨询讲座2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1万余份。每个部门、每个组织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这种合力让宝山区法律服务工作更有成效。
通过便民服务、精准帮扶、质量提升和多元联动,宝山区的法律援助工作正在向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提高了法律援助的整体效能,也增强了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为构建法治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律援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区法援中心将继续深化多元联动机制,整合更多资源,让法律援助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专业与普及的桥梁,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宝山、法治宝山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