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监狱“产学业”一体化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 (2023-05-10)
徐某曾在青浦监狱服刑,也曾是监狱清流玉雕工作室学员。2016年底,刑释后开办了一家玉器专卖店。在监狱的帮助下,他加入了上海宝玉石协会,畅通了进货和销售渠道。他不忘回报社会、回馈监狱,几年来吸收了5名从清流玉雕工作室走出的刑释人员,帮助他们短暂过度,提供创业指导,2023年3月15日,徐某建立的“全赢玉雕个人工作室”在青浦监狱挂牌成立“爱生工艺美术驿站”。
与徐某经历相似,曾在青浦监狱服刑的蒋某曾是“爱生回归驿站”的第一名学员,2022年刑释后,他凭借当初在监狱爱生农业创业园学习的知识和在狱内的表现,成功与上海绿升合作社签约。
徐某和蒋某作为刑释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受益于上海监狱“产学业”一体化矫正项目,在大墙内曾经也有过迷茫,但通过劳动改造和艺术矫治,最终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回报社会。
近日,监狱举办了“产学业”一体化回归、感恩宣讲会,邀请徐某和蒋某回到监狱,将自己刑释后生活工作的经历和体会,分享给服刑人员。
“我曾经和你们一样坐在这里听老师讲课,无法想像会身份互换为其他人上课……”内心的独白直触心灵,服刑人员们听得格外认真,徐某和蒋某的故事对他们而言是鲜活案例,也是励志故事,点亮了回归社会后的道路。
作为引路人,徐某服刑时的主管民警倪力立语重心长地对在场服刑人员说:“玉雕这个工作,首先是对人意志的磨炼,雕玉琢人,如果没有耐心和恒心,是做不好这个工作的。同样,所有精湛的技艺都必须有三心:用心、耐心、恒心。有了这“三心”,你就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我们要珍惜好时间,立足当下,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个困难克服不了。”
目前,上海全市15家监狱依托社会优质资源,相继吸收了玉雕、软陶、竹刻、顾绣、紫砂等优秀非遗文化基因,形成了一批“产学业”一体化矫正项目和平台,上海监狱“评估-管理-矫正-回归”的改造工作路径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