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咨询帮教工作 (2025-06-19)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质效,促进两类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崇明区深入开展“社会参与 重塑新生”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主题推进年活动。
依托专业力量, 推动心理矫正提档升级
坚持“专业+志愿”相结合,加强与崇明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和崇明区精卫中心的合作,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为两类对象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帮扶服务,组织志愿者为有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疏导,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困难,正确接纳自己。同时充分运用好相关资源,通过心理咨询师团队,全方位参与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努力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由“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
全程分段介入,形成心理矫正闭环管理
在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建档阶段,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加入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参与首次见面谈话,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评估,深入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水平、思想不稳定因素,确定社区矫正对象问题类别和心理需求,为其制定矫正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社区矫正对象常规教育阶段,社会工作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实际情况或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家访和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疏导等活动,及时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各方面情况。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点、悔罪表现、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配合司法所制订并动态调整矫正个案或帮扶个案。
推行分类矫治,引导两类对象重塑自我
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充分利用个人丰富的理论知识底蕴和实践工作经验,不定期为两类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两类对象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努力化解心理障碍。针对少数对象具有悲观、不满、焦虑、自卑、空虚、敌对、自我封闭等心理特征,开展以心灵修复、排解心理落差、减轻或消除负罪感、缓解抑郁情绪为主的谈心谈话活动。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帮助对象树立遵纪守法的诚心、悔过自新的决心和面向未来的信心。
创新帮扶理念,助力未成年对象迷途知返
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工作理念,因人而异、因案制宜制定未成年对象矫正方案,实行个别化矫正,并对其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司法所工作人员每月至少走访一次该未成年人家庭,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家长沟通孩子的矫正进展,指导家长改善教育方式,修复亲子关系。例如,得知某未成年对象父母患病,工作人员在春节前进行走访关怀,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当得知该未成年人有重返校园的愿望后,工作人员积极与教育部门、学校沟通协调,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导和帮助等,助力未成年对象重拾生活信心,积极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