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创新“复调对接”机制,推动行政争议有效化解 (2023-11-22)

自行政复议线上申请开通后,长宁区行政复议申请案件量激增。今年1-10月,全区收案量已突破一千件,其中交通类简易处罚案件占到案件总量的60%以上。为做好配套保障工作,长宁区行政复议局创新举措,联合长宁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与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成立“三位一体”工作组,探索共同打造交通管理类简易处罚复议案件案前调解新模式。针对违法事实清楚、法律适用准确的,调委会在复议局的委托下,第一时间介入案件处理,委派金牌调解员主动与申请人进行一对一沟通,通过释法明理,筑牢“第一道防线”,实现行政争议的高效率化解。

“复调对接”联动化解 企业损失止于案前

“交警扣了我的泥罐车!时间长了水泥凝固后车子可就报废了!”申请人刘某在长宁区行政复议局现场接待大厅焦急地说道。

原来,申请人刘某在驾驶泥罐车时因未随车携带行驶证而被交警扣留了车辆。由于泥罐车中的水泥停止搅拌会出现风干凝固的现象,如未及时取回泥罐车,将给刘某所在公司带来巨额财产损失。区行政复议局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案情后,认为该案具备调解基础且存在紧急情形,便立即委托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多次与申请人沟通并深入了解案情,耐心解答申请人疑问,消除了申请人的顾虑。同时,调解员迅速与交警部门对接,积极推动纠纷协调化解。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天后申请人即取回了泥罐车,也撤回了行政复议申请,刘某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这是长宁区在尝试“复调对接”机制后的一起典型案例,通过精准运用“复议+调解”组合拳,有效解决了申请人的燃眉之急,避免了企业财产损失,成功做到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前端、化解在基层,达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社会效果。

当好矛盾纠纷案前调解“前哨站”——长宁区创新“复调对接”机制,推动行政争议有效化解1.jpg

聚力强化“三步走” 打好案前调解准备仗

第一步:制定流程

当好矛盾纠纷案前调解“前哨站”——长宁区创新“复调对接”机制,推动行政争议有效化解2.jpg

早在8月初,长宁区行政复议局就着手开展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的三方合作,分别召开交通管理类简易处罚复议案件案前调解工作座谈会,倾听各方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积极探索案前调解新路径。三方达成一致后,复议局制定了案前调解流程,起草《行政复议案前调解同意书》、《行政复议案前调解联调协助函》、调解笔录等规范文本,有力保障了调解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步:开展培训

当好矛盾纠纷案前调解“前哨站”——长宁区创新“复调对接”机制,推动行政争议有效化解3.jpg

9至11月间,长宁区行政复议局多次组织召开案前调解工作培训会,承办人员化身“小教员”,围绕交通案件常见违法行为和机动车违法停车执法标准,结合自身办案经验,开展细致深入的讲解。同时,定期交流办案经验,研究讨论疑难案件,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化解行政争议的专业能力与水平。

第三步:以老带新

当好矛盾纠纷案前调解“前哨站”——长宁区创新“复调对接”机制,推动行政争议有效化解4.png

采取“老带新”、“1带2”模式,指定一名资深承办人员带教两名调解员,通过“面对面”授经验、“手把手”教业务,建立“传帮带”机制,迅速帮助调解员进入工作状态,掌握实务操作技巧。

自“复调对接”机制运行以来,长宁区在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短短一个月,已协调化解案件56件,案前调解率大幅提升,50%的交通类案件在立案前实现案结事了,发挥了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做到了“抓前端、治未病”。

下一步,长宁区将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加强多元行政争议化解合力,不断总结调解经验,优化调解机制,通过常态化专题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职能作用,为建设一流的法治政府提供坚强的保障。